济柴发电机组油底壳机油升高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

第十一节  油底壳机油油面上升
一、故障现象和后果危害
柴油机油底壳正常的油面在油标尺规定的刻度范围内,且随着时间延长而下降。当发生油面上升时,有以下现象:
机油油面增高 ,油标尺测量发现油面提高,严重者从油标尺口冒出。
伴随烧机油、冒兰烟或机油压力降低。
其危害:烧瓦、摩擦付异常磨损。
二、原因分析
油底壳油面上升,说明油底壳进入了非机油之类的物质。这其中只能是漏入柴油或冷却水。因此分析原因时,主要分析漏入柴油和冷却水的原因。这就要从机油和柴油,冷却水求通的部位去分析。
1.柴油漏入油底壳内
从柴油供给系统分析,能和机油求通的部位有以下几处:
①输油泵油封处:如输油泵油封损坏,密封不严,则柴油从油封处漏入齿轮罩壳,从而引起油面上升;
②喷油器接杆和高压油管接合面:此处如紧固不牢或几何精度不高,将导致从油管来的高压油漏入缸盖上部,然后从回油孔回到油底壳,而引起油面上升。
③喷油器回油管接头处,此处如紧固不牢或密封不严,则柴油进入缸盖上部,然后从回油孔回到油底壳引起油面上升。
④喷油器雾化不良:此时的燃油由于不雾化,和空气混合质量甚差,无法燃烧,是液粒从缸壁流入油底壳。
⑤超速停车装置油阀间隙大,柴油从间隙处漏入机油。
2、冷却水漏入油底壳
高温冷却水和低温冷却水都可能漏入机油内,只是渠道不同而已。高温冷却水漏入机油内:主要途径如下
①水泵水封失效密封不良:冷却水从水封处漏入齿轮罩壳内,从而油面升高;
②喷油器护套:喷油器护套胶圈密封不良,使冷却水进入缸盖上部,从回油孔进入油底壳,造成机油油面升高。
③缸套胶圈:缸套胶圈起着机体冷却腔的冷却水不进入油底壳的作用。如果缸套胶圈密封失效,则直接造成冷却水进入油底壳。
④缸盖裂纹:当缸盖底板或进排气道发生裂纹后,冷却水从气缸盖的水赌东道进入活塞顶或进气道、排气道,再进入气缸,使油底壳油面升高。
⑤增压器中间体裂纹:增压器中间体裂纹,使水腔和油腔求通,水进入油底壳,造成油面上升。
⑥机体裂纹:同样的道理,机体裂纹将使冷却水直接漏入油底壳。
低温冷却水漏入机油内,主要途径如下:
①低温水泵水封密封失效:冷却水从水封处漏入齿轮罩壳,造成机油油面升高。
②中冷器漏水:中冷器漏水后,水进入进气管再进入气缸,流到油底壳。
③油冷器漏水:油冷器漏水后,水进入机油内,使油底壳液面升高。
机油油面上升的原因见图2—32
输油泵油封失效
喷油器接杆处漏油
喷油器回油接头漏油
喷油器不雾化
超速停车装置油阀间隙太大

水泵水封失效油
油冷器漏水
中冷装漏水
缸套穴蚀
喷油器护套漏水
缸盖水道裂纹
缸套胶圈失效
增压器中间体漏水
机体水道裂纹

图 2-32 油底壳油面升高原因

四、诊断方法和排除措施
诊断时主要用人工观察。按图2– 33 进行诊断

①检查缸套胶圈漏水,可在电灯光下观察缸套外缘胶圈处是否有水流下来。
检查缸套穴蚀,则是观察缸套内孔处是否有水流下来。
② 检查缸盖是否裂纹,进排气道裂纹、中冷器是否漏水,可检查进排气管或进排气道是否
有水;对缸盖底板裂纹,则要通过拆下缸盖检查。
③ 检查喷油器护套漏水,高压油管接头漏油,回油管漏油,均可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卸下
缸盖罩壳进行观察。也可在柴油机静置状态下,拆下缸盖罩壳观察喷油器护套处是否漏水。
④检查油冷器是否漏水,可通过检查低温冷却水内是否有水。这是因为柴油机运转中,如果油冷器漏水,油压比水压大,油势必漏入冷却水中。
⑤缸盖、机体、增压器中间体裂纹.漏水的检查,往往要通过密封试验,单从肉眼观察比较困难。
针对诊断分析出的原因和部位,对有关零部件进行修理或者更换。对油底壳的机油予以 全部更换。